孔子易经辞(如何用易经占一卦)

【本期文章导读】

孔子易经辞

易经入门基础知识-简书

孔子易经辞

我们在上一篇《读易经必须先读系辞,系辞第一章就有三个重点》的文章中,已经对《系辞》第一章的内容作了讲解分析。

《系辞》第一章共有三个重点内容:一,伏羲采用取象类比的方法,把天地万物分为八卦。二,八卦的互相作用,造成了天地万物的运行变化。三,把天地间的万事万物,再归纳总结为刚柔这两个特性,只要明白了刚柔这两个特性的含义,也就能明白整部《易经》了。

由这三个重要内容,又可以推出以下三点:

一,伏羲是采用取象类比的方法创作了八卦,也就可以用同样的方法演衍出六十四卦。

二,由于八卦的互相作用,让天地人类产生了运行变化,有了运行变化也就产生了吉凶。

三,八卦的基础就是刚柔这两个特性,任何事物的变化发展,都可以用刚柔这两个特性来进行推算。

《易经》就是把刚柔相推而产生的变化写成了辞句,用这样的辞句就可以事先向人们告知吉凶,这样就可以指导人们的行为了。这就是《系辞》第二章:圣人设卦观象,系辞焉而明吉凶,刚柔相推而生变化。

那么,圣人是如何“设卦观象”的?也就是说,《易经》是怎么写成的?

我们在以前的多篇文章中,只是简单的论述了,是伏羲利用取象类比的方法创作了八卦,周文王也用取象类比的方法,将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万事万物,归纳总结为六十四类,以对应六十四卦。

这就是《系辞下》第二章所讲到的十二盖取,十二盖取就是讲述了如何把社会生活中的万事万物,归纳总结为六十四卦的。

作结绳而为网罟,以佃以渔,盖取诸离。包牺氏没,神农氏作,斫木为耜,揉木为耒,耒耨之利,以教天下,盖取诸益。日中为市,致天下之民,聚天下之货,交易而退,各得其所,盖取诸噬嗑。神农氏没,黄帝、尧、舜氏作,通其变,使民不倦,神而化之,使民宜之。易穷则变,变则通,通则久。是以“自天佑之,吉无不利”。黄帝、尧、舜垂衣裳而天下治,盖取诸乾坤。刳木为舟,剡木为楫,舟楫之利,以济不通,致远以利天下,盖取诸涣。服牛乘马,引重致远,以利天下,盖取诸随。重门击柝,以待暴客,盖取诸豫。断木为杵,掘地为臼,杵臼之利,万民以济,盖取诸小过。弦木为弧,剡木为矢,弧矢之利,以威天下,盖取诸睽。上古穴居而野处,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,上栋下宇,以待风雨,盖取诸大壮。古之葬者,厚衣之以薪,葬之中野,不封不树,丧期无数。后世圣人易之以棺椁,盖取诸大过。上古结绳而治,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,百官以治,万民以察,盖取诸夬。

这十二盖取,可绝对不是某些学者权威们所认为的,是根据卦象的启示而发明了相关的事物!

我们之所以一直都在讲十二盖取非常重要,因为十二盖取就是打开《易经》的金钥匙,只有正确理解了十二盖取,才能正确理解整部《易经》,若是把十二盖取误解为发明创造,那恐怕永远都无法理解《易经》了。

十二盖取就是指圣人观象而设卦,就是周文王把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万事万物,归纳总结为六十四卦。只有先把这一点认识清楚了,后面的所有内容才能通顺的展开,否定的话,整部《易经》只会越说越牵强。

那么,周文王又是如何从“设卦”开始来写成这部《易经》的呢?

周文王根据八卦两两相重,可以演衍为六十四卦,就把人类社会生活中的所有事务,也归纳总结为六十四类;又根据六十四卦的卦象,跟人类社会的六十四类事务,利用取象类比的方法作了一一的对应;又根据每一卦有六爻,再把每一类事务都科学的分成了六种情况,以对应六爻;又根据每一爻的刚柔和爻位,再把每一类事务中的某一种情况,同样作了很恰当的对应。这样,就完成了六十四卦的三百八十四爻。

比如把泽风这个卦象对应为大过这类事务,把泽雷这个卦象对应为随这类事务,再分别把每一卦都分成六爻,这就是圣人的“设卦观象”。

更为重中之重的是,在中国的商周时期,已经有一套中国上古道家文化的理论,春秋末期的老子就是传承并发扬了这套文化理论。我们以前曾经用十三篇《中华传统文化理论简化版》的文章,介绍了这一套上古道家文化思想,希望每一位有志于学习中华传统文化的人士,都要理解和掌握这套理论。

周文王就是运用了这一套中华传统文化理论,对每一类事务的吉凶悔吝,作出了总体的分析判定,比如泽风大过卦,对应了社会生活中的大得过分这类事务,周文王给出了“栋隆,利有攸往,亨”这样的判定;比如泽雷随卦,对应社会生活中的随从安心喜乐这类事务,给出了“元、亨、利、贞,无咎”这样的判定。

下面,我们重点以大过卦为例,也附带随卦,来详细介绍一下周文王创作《易经》的过程。

对于大过卦,我们首先要作一个更正,否则后面的内容就讲不通顺了。

传世本:大过,栋桡,利有攸往,亨。

帛书:大过,栋隆,利有攸往,亨。

栋隆,今传世本作栋桡,帛书作栋隆。栋隆,表示栋梁过分的粗大,只有这种过分好的事情,才是“利有攸往”,就像九四爻辞“栋隆,吉,有他吝。”爻辞中的“有他吝”,只是表示有点浪费,有些可惜的意思,总的来说是很吉的。所以,孔子的《象辞》:“栋隆之吉,不桡乎下也。”表示过分粗大的栋梁,当然是好的,不会向下弯曲。

若是按传世本作“栋桡”,就是栋梁被压弯了,那当然是凶了,就像九三爻辞“栋桡,凶。”还有孔子的《象辞》:“栋桡之凶,不可以有辅也。”表示栋梁都弯曲了,即使有辅助也没有用了。

大过卦的卦辞是“利有攸往”,如果作“栋桡”,那表示凶,怎么可能“利有攸往”呢?可见,大过的卦辞应该是“栋隆”,故依帛书改为“栋隆”。

传世本大过卦的《彖辞》:大过,大者过也。栋桡,本末弱也。刚过而中,巽而说行,利有攸往,乃亨。大过之时大矣哉。

《彖辞》已经很清楚的说明了,大过就是“大者,过也”,表示大得过分,那肯定就是“栋隆”,而不可能是“栋桡”,从整个《彖辞》来看,“大者,过也”、“刚过而中,巽而说行,利有攸往,乃亨,大过之时义大矣哉”,都是吉利之辞,冒出一个“栋桡”就相当别扭。而且,“本末弱也”这句话也不通顺。

若是按照帛书作“栋隆”,则《卦辞》、《彖辞》都非常通顺。将“栋隆”误作“栋桡”,显然是传抄过程中误抄所致,由于“栋隆”误作了“栋桡”,“本未弱也”也就随之被改成了“本末弱也”。

所以,大过卦的《卦辞》应该是:大过,栋隆,利有攸往,亨。《彖辞》应该是:大过,大者过也。栋隆,本未弱也。刚过而中,巽而说行,利有攸往,乃亨。大过之时大矣哉。

周文王对社会生活中的所有事务,归纳总结为六十四类之后,找到了泽风大过这个卦,来象征大得过分这一类社会事务;找到了泽雷随这个卦,来象征随从着安心喜乐这一类社会事务。

因为泽风大过这个卦,有“刚过而中,巽而说行”的卦象。

“刚过而中”,表示大过卦的六爻中,有四个阳爻,只有两个阴爻分别处于初位和上位,而且二五两个中位上都是阳爻,这就象征着“刚过而中”。

“巽而说行”,表示大过卦的上卦为兑,象征喜悦;下卦为巽,象征顺利的进入,合起来象征了可以顺利的进入并喜悦的行动,这就是“巽而兑行”。

因为大过卦象征了大得过分,超出了预期的意思,而卦象上又有“刚过而中,巽而兑行”的象征意义,从而确定卦辞为:“利有攸往,亨。”所以,孔子的彖辞就是“大过,大者过也。栋隆,本未弱也。刚过而中,巽而说行,利有攸往,乃亨。大过之时大矣哉。”

因为泽雷随这个卦,有“刚来而下柔,动而说”的卦象。

“刚来而下柔”,表示随卦的六爻中,上卦四五爻为阳爻,下卦只有初爻为阳爻,整个卦象看上去就好像上卦的两个阳爻要下来帮助初爻一样,这就象征着“刚来而下柔”。

“动而说”,表示随卦的上卦为兑,象征喜悦;下卦为震,象征行动,合起来象征了行动起来就有喜悦,这就是“动而说”。

因为随卦象征了随从着安心喜乐的意思,相当于向着安心喜乐前进,而卦象中又有“刚来而下柔,动而说”的象征意义,从而确定卦辞为“元、亨、利、贞,无咎。”所以,孔子的彖辞就是:“随,刚来而下柔,动而说。随,大亨,贞,无咎,而天下随时。随时之义大矣哉。”

至于上面这两卦的卦辞,又是根据什么来确定的?

当然是周文王根据中国上古的道家文化思想,对每一类事务都制定了一条最为恰当适宜的指导方针,这就是每一卦的卦辞。

比如大过卦,对于大得过分这类事务,就制定了“利有攸往,亨”这条指导方针;比如随卦,对于随从着安心喜乐这类事务,就制定了“元、亨、利、贞,无咎”这样的指导方针。

周文王就是这样,采用取象类比的方法,还不是用直接讲述的方法,把最恰当适宜的做法,写成了每一卦的卦辞,来指导人们的行为。

周文王又根据每一个卦有六爻,而每一卦六爻的阴阳又都是不一样的。

比如泽风大过卦:

一爻为阴(初六),

二爻为阳(九二),

三爻为阳(九三),

四爻为阳(九四),

五爻为阳(九五),

六爻为阴(上六)。

泽雷随卦:

一爻为阳(初九),

二爻为阴(六二),

三爻为阴(六三),

四爻为阳(九四),

五爻为阳(九五),

六爻为阴(上六)。

为了方便初学者了解《易经》的基本知识,再简单介绍一下:

初表示一爻,上表示六爻,初、一、二、三、四、五、上,表示卦象中由下往上的爻位,九表示阳爻,六表示阴爻。

周文王又根据人类社会生活的实际状况,把社会生活中的每一类事务,按照从最初到过分的规律,细分为六种情况;再根据每一卦中六爻的阴阳和爻位,采用取象类比的方法,把每一类事务从最初到过分这六种情况,跟六爻一一对应起来。也就是把卦象中的每一爻,跟具体事务中的每一种情况,又作了非常巧妙的一一对应,例如泽风大过卦:

1,用初六对应藉用白茅。

2,用九二对应枯杨生稊,老夫得其女妻。

3,用九三对应栋桡。

4,用九四对应栋隆。

5,用九五对应枯杨生华,老妇得其士夫。

6,用上六对应过涉灭顶。

周文王再根据中国上古的道家文化理论,对每一种过分的情况,都制定了一条最为恰当适宜的指导方针,并以此为原则对每一爻都作出了吉凶悔吝的判断:

1,藉用白茅,无咎。表示最初的过分小心,是无咎的。

2,枯杨生稊,老夫得其女妻,无不利。表示过分的占了便宜,是无不利的。

3,栋桡,凶。表示过分的压力,是凶的。

4,栋隆,吉,有它吝。表示过分强大的实力,很吉利,只是有些可惜、浪费的。

5,枯杨生华,老妇得其士夫,无咎无誉。表示被别人过分的占了便宜,是无咎无誉的。

6,过涉灭顶,凶,无咎。表示过分的投入了,不给自己留退路,是凶的,但无咎。

经过上述三个对应关系的配合,就形成《易经》每一卦的全部内容,例如:

泽风大过:栋隆,利有攸往,亨。

初六,藉用白茅,无咎。

九二,枯杨生稊,老夫得其女妻,无不利。

九三,栋桡,凶。

九四,栋隆,吉,有它吝。

九五,枯杨生华,老妇得其士夫,无咎无誉。

上六,过涉灭顶,凶,无咎。

这就是《系辞》第二章所说的“圣人设卦观象,系辞焉而明吉凶,刚柔相推而生变化。”

对于大过卦六爻的具体含义,本篇文章只是简单的讲述,以后在专门讲述大过卦的时候,还要配合《序卦》、十二盖取等内容,再作详细的讲解。

对于《系辞》第二章的其他内容,我们将在下一篇文章中继续介绍。

易与天地准。不要以谁来解易经。没有固定解法!

马王堆帛书《易传》也托孔子之名,却大不相同,其中仅《系》名同但文字不同,如,不是“太极”而是“大恒”,不是“四象”而是“”四马,且凡“象”字皆为“马”。以哪个《易传》为标准呢?

易经入门基础知识-简书

对于人类而言,神秘的领域总是存在着的。

譬如易经。

初次接触的易经给我带来的体验不是惊喜,而是惶恐。宛如在漆黑的夜晚,置身于令人疑惧的奈何彼岸——这完全是一个陌生得让人窒息的领域。

那时候的我,痴迷的目光在繁体书写的故事中流连,企图找到一个古代文明之巅(易经)的出口。

尽管文字晦涩艰深,在一遍遍的摸索后,心里竟也漾起了一丝丝别样的涟漪。依稀踏上青石板桥,走过幽深古朴的梨花小巷,抚摸着那被悠悠岁月侵润腐蚀的断壁残垣。那浓得化不开的古典幽雅醇香如酒的远古气息,令人不觉间放缓了那在红尘中奔走的脚步。整个心灵也忽然沉寂下来。于无声处,仿佛完成了对古代易经这种神秘文化一种情感上的皈依。

穿过泥泞的沼泽小径,拂去历史的厚重尘埃。从易经这里,我们仿佛看到了一个伟大的心灵的宇宙。在被奉为群经之首的易经面前,我们所显露的,不只是有愚昧的稚嫩,有黎明前的黑暗,有撕心裂肺的痛苦与惶惑。也有生的喜悦,爱的挣扎,有诗的韵味,有漫天云霞,一抹微笑。有长河的奔涌,大地的磅礴,灿烂的日出。有日月星空的交响,有轰轰作响的来自远古的回声…

《易经》汇集无数至圣先贤的智慧之光,永远在我们的上空如晨星闪烁,撩人心魄,他牵引着我们的灵魂跋山涉水,上下求索,寻幽探秘,渐入佳境。

关于易经基础知识,这方面的介绍已经足够多了。但我以自己的学习历程来说明易经知识还可以更直白,更简单,让人一看就懂。当然了,这里只介绍入门基础的东西,离正式运用还有一段很长的距离。

上面说了一些文绉绉的东西,下面该进入正题。

既然切入正题,我也就不装了,开始大白话。如果看完还不明白的话,赶紧撤吧,它与你无缘。

太极生两仪,两仪生四象,四象生八卦,八卦而万物生。

太极是个什么鬼?我们可以把太极想象成是一个宇宙。注意,宇宙有无限个,我们所处的宇宙只是其中一个而已。

宇宙又是个什么鬼?宇代表时间,宙代表空间。宇宙就是时间与空间的组合。一个宇宙就是一个相对无穷、相对稳定的时空。

两仪呢?这就好理解了,大家应该看到过阴阳鱼吧?两仪就是阴阳,阴阳就是构成这个世界的最基本的元素。有着相应的最直接的符号,阴用

表示,阳用

表示。

为什么要这么画?太阳为阳为满用:

月亮为阴为缺用:

表示。两仪生四象,四象就是四时春夏秋冬温热凉寒的气候变化,同时四象也可以用少阳:

老阳:

少阴:

老阴:

来表示,也可以用四行木火金水来表示。

这些概念在先秦以前就已经确立了。

四象生八卦:

怎么样才能记得更快更好呢?有口诀,上茅房的时候哼几次,连哼几次就会了。

乾三连,坤六断,震仰盂,艮覆碗,坎中满,离中虚,兑上缺,巽下断。

怎么样,是不是很形象?

八卦而万物生:八卦相重,得到六十四卦。这六十四卦包罗万象,可以任意推演一部部催人泪下的爱情故事,一部部催人奋发的励志故事,一部部惨然无比的战争故事。只要你愿意,他也可以推演出一部部光头强的故事。

好了,六十四卦是哪些?你们确定需要背下来吗?其实,我也不会背,我能背的是以前以自己的方式编出来的口诀,这口诀只在六爻实战中才有大用,为了不使个别对易学有强烈好奇心的帅哥美女失望,我把南宋大儒朱熹同志的歌诀抄下来:

乾坤屯蒙需讼师,比小畜兮履泰否。

同人大有谦豫随,蛊临观兮噬嗑贲。

剥复无望大畜颐,大过坎离三十备。

咸恒遁兮及大壮,晋与明夷家人睽。

蹇解损益夬姤萃,升困升革鼎震继。

艮渐归妹丰旅巽,兑涣节兮中孚至。

小过既济谦未济,是为下经三十四。

至此,易经六十四卦卦名齐了。六十四卦卦辞,以及三百八十四爻及其爻辞,再加上统领诸卦的乾卦用九爻辞,坤卦用六爻词,共三百八十六条爻辞。

卦名,我们好理解,起一个挂总得有个名字吧?难不成一个卦六个爻,我们要一个爻一个爻的读出来?

卦辞爻辞这么多,干什么用呢?

其实卦辞、爻辞是针对卦及爻所作的精神内涵的注释。断卦时,照着卦辞爻辞来读就行了。

易经里的卦辞、爻辞,很多都是殷周时期的史事记录,也就是筮官占筮后记录下来的应验内容。还有的卦辞、爻辞是受巫术文化中的卜占、鸟占、声占及其它事物占卜后得出来的应验内容。在实际应用中,可能会遇到有些卦仅用卦名、卦辞、爻辞无法解释的情况。不要紧,还有卦象可以进行解读,可以解读的不仅有本卦,还有变卦以及表示中间过程的互卦,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:总有一种适合你。

接下来就有人会问,怎么样才能得到一个卦?

如果是现代人,那就简单了,得到卦的方式有好几种,真的不要太简单。

但古人可没现代这般洒脱,在他们开始发现如何用箸草起卦之前,是经过了漫长的物占过程的,那种物占与易经起卦是完全两码事。物占是非常纯粹的巫术文化,非常巫,有时伴随着血腥,如龟卜,场面有些血腥,我就不加以描述了。

蓍草占筮也叫大衍筮法,说到大衍筮法,可能有不少人听说过,这是最早最原始的筮法起卦方式。

年轻时习易,我就是从山上弄了50根茅草。用剪刀剪去两头,使之一样长短,于闲暇时间,揲(die二声)茅玩卦。

在正式介绍大衍筮法之前,先上三段古文。引自于《周易》大传。

“天一,地二,天三,地四,天五,地六,天七,地八,天九,地十。天数五,地数五,五位相得而各有合。天数二十有五,天数三十,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。此所以成变化而行鬼神也。”

“大衍之数五十,其用四十有九,分而为二以象两;挂一以象三,揲之以四,以象四时;归奇于扐(le四声)以象闰,五岁再闰,故再扐而后卦。”

“《乾》之策二百一十有六,《坤》之策百四十有四,凡三百有六十,当期之日,二篇之策,万有一千五百二十,当万物之数也。是故四营而成易,十有八变而成卦,八卦而小成。引而申之,触类而长之,天下之能事毕矣。”

我的天,大衍筮法,三演十八变啊!

怎么样,是不是有点晕?当初我也晕,比坐车还晕。

正式揲筮,大衍之数五十,上面不是说五十有五吗?还有个五去哪啦?易界千年以来众说纷纭,谁也说服不了谁。反正我们起卦是为了实用的,考古的事我们就别管了。一个最简单的解释就是河图五为中宫,就让五呆在那儿吧。

大衍之数五十,挂一以象太极,从五十根茅草(这么庄重的场合居然用茅草,好像不适当,但我那时没想那么多,就当是仙茅好了)中任意拿出一根,挂到墙上,象征着太极,不管它了。

还剩下四十九根仙茅,任意分成两份,分握两手(注意,一定要任意分,占筮讲求的一个最高境界就是心诚则灵,不存杂念),左手象征天道,右手象征地道,假设我们现在将仙茅任意分为左手25与右手24两份,那么现在这个过程就可以描述如下:

50-1=49,抽出的这个1挂到墙上去了(象征太极,不管它了)。

49=左手25+右手24。

再从右手所握的仙茅中任意抽出1根,夹在左手的小指与无名指之间,象征人道,这样我们双手所持的仙茅,分为三部分:左手天道,右手地道,中夹人道,也就是道中人所说的天地人三才。

揲筮到这个过程可以描述如下:

49=左手天道25,左手人道1,右手地道23。

接下来就是数钱的动作,先把右手的仙茅放到桌上,好腾出右手来数钱,不对,数仙茅,怎么数呢?

“揲之以四,以象四时”。

上面这句话教导我们数仙茅时,先用右手数左手的仙茅,四根为一组,每数完一组就放在桌上,数到不超过四根为止。同理,再腾出左手数右手中的仙茅,同样数到不超过四根为止。注意,在此过程中,代表人道的那一根不参与洗钱动作。数完双手的天道地道仙茅,便会出现这样的一种情形:由于以四为一组来数,所以每只手里都会有剩余的仙茅,共有四种情况:或余1,或余2,或余3,或余4,大于四是不可能了。所以现在的揲筮过程可以如下进行描述:

左手天道25=(4×6)+1(余数)。

右手地道23=(4×5)+3(余数)。

也就是左手余一根,右手余三根。

“归奇于扐以象闰,五岁再闰,故再扐而后卦”。

接下来把左手剩余的仙茅夹在左手中指与无名指之间。这余数就象征着阴历闰月,称为“归奇于扐以象闰”。

古代历法规定五年之内有两次闰月,所以说:“五岁再闰”。

同时把右手中剩余的仙茅夹在左手中指与食指之间,其余数也象征闰月,称为:“故再扐而后卦”。

现在揲筮的结果可如下表示:

演算到这个时候,左手天道余1根,右手地道必余3根。这个结果是基于上面的任意分左手25,右手24而得出来的。

实际上,我们揲筮时任意分仙茅的数目会出现若干种情形,相对得出的结果自热也就不一样。

这些情况会出现以下四种结果,分别是:①如果左手余1根,则右手必余3根(本例即是如此);②如果左手余2根,右手必余2根;③如果左手余3根,右手必余1根;④如果左手余4根,右手必余4根。只有这四种结果出现,不会出现第五种结果。由于四根一组数仙茅,导致左右手余数之和只有两种可能性:a 四,b八,没有其他可能性。

因此,天道(左手)+地道(右手)=4根或8根

再加上一直不动的人道1根,总数就成了5根或9根。

至此三演十八变的第一变总算完成

继续我们的大衍筮法行程第二变。

其实步骤和前面一样,完全一样,只是数目有了变化。

因为前面的总数是49,减去第一变得出的结果:5或者9。

第二变的总数就成了49-5或49-9两种情况。

再接第二变,开始数仙茅了,依旧同上四个一组,数完双手上的仙茅后,这时会出现如下四种情况:①如左手余1根,右手必余2根;②左手余2根,右手必余1根;③左手余3根,右手必余4根;④左手余4根,右手必余3根。这时左右手余数总和为3或7,再加上人道那1根,就成了4根或8根。

这就是第二步推演的结果。

接下来我们将进行大衍筮法的第三变,揲筮过程与前面二变完全相同,只有仙茅总数的不同。

到了第三变,仙茅总数为:40-4或40-8,得二种结果36、32;或:44-4或44-8,得二种结果40、36。

因36重复,故此时第三变可供揲筮的仙茅总数为40、36、32三种结果。

重复上面的操作后,必会得出四种结果,即所剩总数有四种情况:a.36 b.32 c.28 d.24。

而其余数与人道相加之和亦为4或8。

如此则一卦之初爻就出现了。

三变成一爻,六爻需要经历十八变,大衍筮法作为易经最原始最古老的起卦方法,诚然有许多优点,但繁复的演算方式令人头晕目眩,容易令人身心疲惫。

重复十八变后,我们将会得到十八个筮数,从一变逐步到十八变,三变决定一个爻,十八变共决定了六个爻。

那么这六个爻的阴阳是如何确定的呢?从上面推演的筮数我们知道,不管怎么变,最后出现的筮数结果,只有四个可能:a.5、b.9、c.4、d.8。

将这四个筮数进行组合,每三个一组。(因为三个数决定一个爻)。

三个筮数如何定阴阳呢?我们规定9、8为多,5、4为少。这四个筮数之间任意三个筮数加以排列组合后可得到如下四组数群a、b、c、d。

a:9 8 4、94 8、4 9 8、5 8 9、59 8、5 8 8、8 5 8……

在这里,每个数群的排列次序与我们要得到的结论无关,只看多少。a数群中,每一个小数群总是呈现一种“二多一少”的情形,我们称之为少阳,是阳爻,记作

b:5 4 8、5 8 4、9 4 4、4 9 4、4 4 9、8 4 4、4 5 9……

不用看排列次序,只看多少。b数群中,小数群总是呈现出一种“二少一多”的情形,我们称之为少阴,是阴爻,记作:

c:5 4 4、4 5 4、4 4 5。

不用看排列次序,只看多少,c数群中,小数群总是呈现出一种三少的情形,我们称之为老阳,是阳爻,但发动了,我们称之为动爻,记作:

(○代表发动)。

d:9 8 8、8 9 8、8 8 9。d数群中的小数群总是呈现出一种三多的情形,我们称之为老阴,是阴爻,但发动了,我们称之为动爻。记作:

(×代表发动)。

知道了这些,现在我们可以具体的来排卦了。

假如一个卦已经推演出来,其六个爻筮数如下:

上爻:5、8、4 二少一多,少阴:

十六至十八变

五爻:5、8、8 二多一少,少阳:

十三至十五变

四爻:9、4、8 二多一少,少阳:

十至十二变

三爻:9、8、8(三多,老阴

七至九变

二爻:9、8、4 二多一少,少阳:

四至六变

初爻:5、4、4 三少,老阳:

一至三变

这样我们得到了一个完整的卦:

兑为泽之泽风大过,其中初爻,三爻发动,变成相反的爻。

对于大衍筮法,我们了解即可。现当代可以说已经没人用这种方法起卦了。易经追求简易、变易、不易三重境界,大道至简,道法自然,简易就是古往今来易学之士追求的最高境界。揲筮法到了汉朝,就被改良后的简易揲筮法替代,限于篇幅,此处我就不加以介绍了。

而到了北宋邵康节同志这儿,他发明了一种简单的时空卦起法,据说是因为观赏梅花时触发灵感,故世人又称邵同志的易占为梅花易。

梅花易与改良后的大衍筮法起卦有一个好处,就是永远不存在静卦,有且只有一个动爻。在预测人事物时,简洁明了,不像大衍筮法,可能是静卦,也有可能是动卦,有可能一爻动,称为“独发”,可能多爻动,称为“多发”,甚至六爻皆动,称为“尽发”。

一卦多动,就算是专业的易学研究人员,也是一个头两个大,解卦的难度陡增,换谁也不喜欢这种卦。

然而我们要知道,古人费尽心思搞出来如此繁杂的大衍筮法,绝不是用来哗众取宠、附庸风雅的。我们所身处的这个世界,给我们带来的各种影响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。人世间的吉凶成败,有时候比人眼所看到的要复杂得多,而这些复杂的人事象仅凭一个动爻是无法分析出来的。人为规定有且仅有一个动爻的六爻卦,在现实生活中明显不够用,也无法适应。

这个世界有着平湖秋月的宁静,也有着惊涛骇浪的汹涌;有着一泻千里的奔放,也有着流水落花的无情;有着气吞万里的豪情,也有着血染沙场的壮烈;有着尔虞我诈的丑陋,也有着花前月下的温柔……

有静如处子,动如脱兔,搏如雄鹰,惊若奔雷,崩若地震……

故爻有静,爻有变,从不变到有变,到多变甚至尽变,只有这样才能合理的解释现实生活中千变万化的人事物的运动状况,或许这也应该是易经最本质、最自然的体现。

上面我讲了大衍筮法,因为过于复杂,在汉朝以后渐渐消失,取而代之以改良后的简易揲蓍法及梅花易数法,但后两者也因为动爻的局限性,一直以来都没能成为六爻大宗之法。

真正成为易经六爻大宗之法的是汉代京房创立的铜钱摇卦法。铜钱摇卦法,用三枚铜钱摇一次,即得一个爻,六次而成六爻。摇六次就可以得到一个卦象,有可能是静卦,也有可能是动卦,从初爻动到上爻动,甚至多爻竞发,六爻尽发都有可能,完全符合现实生活中人或事物在自然环境及时空环境中的种种状态。

详细或简单的介绍了易经起卦方法,接下来就要对卦进行解说了。解卦之前,我们还要明白一些易经中的基本点。

比如卦象,八个经卦代表什么?不是说八卦类万物吗,怎么类?

请看下面的演绎类象:

乾:天,刚健,马,首脑,首领,首都,西北,政府,公门,主管,头,首,金,父亲,开门……

坤:大地,柔顺,牛,腹,西南,平原,死门,胃,脾……

震:动,足,龙,长男,东,伤门,肝,命门,直……

巽:进入,风,长女,股,胆,弯曲,尼僧,佛道,杜门……

坎:陷,坑,困难,血,中男,猪,耳,水池,休门……

离:丽,雉,目,中女,心脏,光明,景门……

艮:静止,牛,狗,少男,石头,坟包,生门……

兑:愉悦,口,少女,说,语言,争吵,惊门,羊,肺……

八卦类象很多,各位若有兴趣自行百度。

重要的概念来了。

什么是先天八卦,什么是后天八卦?

先天八卦相传是四、五万年前的伏羲氏所创,此说现在已基本证明是不确信的。

后天八卦出自周文王或周公,现在也存在争论。

谁发明的?现在看来不是很重要的问题,那是考古学家们的事。

关于先天八卦,有一个定位口诀:天地定位,山泽通气,雷风相薄,水火不相射。

先天数:乾1,兑2,离3,震4,巽5,坎6,艮7,坤8。

注意,在易经卦中我们只采用先天八卦数,如简易揲筮法及梅花易数法起卦均用先天卦数,先天方位不论。

关于后天八卦,有一个定位口诀:戴九履一,左三右七,二四为肩,六八为足。戴九为离卦,履一为坎卦,左三为震卦,右七为兑卦,右肩为坤卦,左肩为巽卦,左足为艮卦,右足为乾卦。

文王八卦方位(后天八卦图)

注意,在易经卦中,我们只采用后天八卦图,也就是方位,一般不用后天数,后天数主要用于玄空风水,奇门遁甲。

现在举例简单说说八卦究竟是怎么分析的。

还是用上面那个卦例: 兑为泽 之 泽风大过

先看卦名,兑为泽,泽表示有水的地方,但水不多,如沼泽。有时可理解成干涸的湖面或水面,兑的象意又为少女,又为喜乐,是不是说明少女心情愉悦,面带微笑,当她行走在干涸的水面时,突然脚下的泽变成了灌木丛生的荒凉之所(比如寺庙,小屋)。下卦兑变为巽卦,她还能高兴吗?大过表示不合时宜,不恰当。

读卦辞的话,先看泽卦卦辞,后看大过卦辞。

泽卦卦辞:兑,亨,利贞。译卦:兑,喜悦,亨通,正道有利,吉。

大过卦辞:大过,栋桡,利有攸往,亨。译卦:如果不能遵守正道,则会有危险,如依正道而行,所行之事,必有利,吉。

看完卦辞,再看爻辞,一般只看动爻爻辞。

泽卦初九:和兑,吉。译:保持温和愉悦的态度才能带来吉利。

泽卦六三:来兑,凶。译:由于自己行为过于极端而带来不吉。

如果这卦是测某物有多少,则用主卦兑的数目来表示。兑为2,则数目为2,上下相加则为4。

测方位:则在西方。

古人看爻位,还有得位与失位之说。如泽卦,二爻为阳,因二属阴位,则阳爻居二爻为失位。上爻为阴,因上爻属阴位,则阴爻居上爻为得位。

关于易经六爻的概念还有很多,限于篇幅,在此就不一一介绍了。

看着看着就蒙了……[捂脸]

精简易学!如此初学易经好入门!!

道生一,一生二,二生三,三生万物

好了,关于孔子易经辞问题,今天就讲到这里,希望以上的内容能对大家的问题有所帮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