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周易预测之“准”与“不准”

周易预测之“准”与“不准” 周易(易经)预测的准确性问题一直是有争议的,有人说:“太准了,太神奇了”,也有人说:“不准,没有科学依据,迷信的东西”。 怎么说呢,《易经》能够历经数千年流传至今,被孔圣人推崇为“五经之首”,被历代帝王将相奉为“天书宝典”,历朝设置专门部门研究应用,恐怕也是有其独到神奇之处。当然,尽管历史上记载有诸多应用易经做出神奇预测的例子,但现实生活中,不少利用易经进行预测的朋友确实也遇到了预测不准确的困惑。个人认为,影响周易预测准确性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: 一是“不专” 这个有两层意思,一是指预测者心意“不专”,二是指解卦者的“不专”。 目前,按照现有科学技术水平,确实还没有对周易预测进行科学解释的理论,但我们不能就此否定目前尚不知晓的东西,正如在30年前,全世界的医学界都不相信人的胃部里会存在幽门螺旋杆菌一样,认为那是不可能的事情,直到巴里・马歇尔(Barry J. Marshall)和罗宾・沃伦(J. Robin Warren)二人发现并获得诺贝尔医学奖的那一天。所以随时以“接纳”的态度对待尚无法认知的事物,才是人类得以不断前行的动力。 周易预测的原理,我们姑且可以认为是人的“第六感”反应,也就是说,这是人类自身的某种预测潜能(很多动物都有这样的预感能力),周易的“卦象”只是反映这种“第六感”的工具而已。那么,人在预测起卦时,如果心意不专、心烦意乱、杂念重重,那么“第六感”的潜能就无法被启动或者激发,得到的结果当然是不正确的。古时不管是平民还是帝王,起卦预测的仪式是非常严谨的,所谓“沐浴、焚香、礼拜”甚至“祭祀”,都是预测前必须的仪式,想来这些仪式的目的,就是激发预测潜能的一些方式吧。现在我们虽然难以做到如此礼仪,但安静的环境、平静的心绪等等,还是影响预测准确性的重要因素。 至于解卦者的“不专”,是指《易》之深奥,非常人所能详尽,没有持之以恒的钻研精神和相当的悟性,是很难读懂易经的,更别说帮人解卦了。如果再加上一些“图人钱财”的杂念,要想预测准确,就更是是难上加难了。 二是“不敬” 古人对《易经》是存有相当的敬畏之情的,人们用易经预测,大多是帝王登基、战争讨伐、天时收成等国家大事和百姓家中的重要事项。秦始皇焚书坑儒,焚烧万千经卷,绝大部分经典著作都被付之一炬,但独独没有敢烧掉《易经》,可见《易》的影响之大,可见,对于上古祖先伏羲氏所创之“天书”,秦始皇也是心存敬畏的。 因此,我们要研究《易经》,要用周易理论预测,也是要心存敬畏才好。有人抱着怀疑的态度和“试一试”的想法,有人抱着“娱乐一下”的想法,有人想着一夜暴富希望能算中彩 票号码,有人发现预测结果不顺意就再来一卦,有人出门买个菜也要起卦预测一下。。。。。。。这些都是心怀不敬的做法,这样如何能够奢望易经能告诉你真相呢? 三是“不易” 《易经》的精髓在“易”,这个“易”有一个重要的原理就是“变化”,宇宙万物,全是处于不断变化之中,世间不存在静止不变的事物。所以,万物在变,某一时的预测只能代表某一时的某种状态,也许时空因素稍作转化,则又已经是另外一番景象了,所以,预测得完全一丝不差,确是“不易”的事,正因为如此,预测结果可以供我们参考,但我们也不能完全“迷信”(请注意,这才叫“迷信”),否则就脱离了“易”的精要。 以上个人愚见,供同好在学《易》的过程中参考。